核心提示:截至11月25日 ,出行银行 、中国银行、建设银行、工商银行 、农业银行、爱华avatrade外汇官网邮储银行等六大行,合计为18家房企授信16550亿 ,动作之密,力度空前 。
文/乐居财经 林振兴 曾树佳
接连几天 ,不少房企主管人忙得团团转 ,签约签到手软。例如 ,万科23日与交行、中行、农行达成方针协作,24日与工行、建行 、邮储银行达成方针协作 。
另一边 ,银行也罕见在官网官微发稿,供给给房企意向性授信金额 ,似乎在积极表态 :我在努力借钱给开发商,拥护房地产卫生推动。
据乐居财经汇总 ,截至11月25日,出行银行、中国银行、建设银行、工商银行、农业银行、邮储银行等六大行 ,合计为18家房企授信16550亿元,动作之密 ,力度空前。
出手最阔绰的当属工行 ,直接撒币6550亿元;而最大宠儿则是万科,获得了6大行超3000亿元的意向性授信。更有银行主管人对资讯放话 ,后续还将开展第二批全国性房地产公司协作签约工作。
之所以 ,银行救市的步伐来得如此之坚决而迅速,是因为“史诗级救市”的金融16条也正式出台了。其中第一条就是IC Markets外汇开户——平稳房地产开发贷款投放,并重申:持续“两个毫不动摇”,对国有、AVA爱华外汇平台民营等各类房地产公司一视同仁。
仿佛一夜之间,苦盼甘霖的房地产等来了一场大雨。而“一视同仁”这四个字 ,也让不少于水火煎熬之中的房企似乎看到了希望。
但仍有人质疑这是一场“表演性救市” ,因为受益的民营房企还是优等生,主要集中在万科 、龙湖 、碧桂园、美的置业、合生创展 、滨江等几家。
而暴雷房企就没那么幸运,像恒大 、华夏幸福、蓝光 、泰禾、佳兆业等则没有出现在此次授信名单队列中 。“就好比下雨了 ,这对田地中在旱季中存活下来的庄稼来说,是好事。已经旱死的庄稼,就没你什么事了。”业内人员调侃道 。
再者,那些获得银行授信的房企 ,并不意味就拿到了真金白银。授信如同盲盒,里面装的是什么都是未知数。所以看似钱来了,地产老板可以松口气,但在将来的答卷里,AVA爱华外汇官网或许他们每一个人都不轻松。
毕竟房企靠的是销售回款、融资“两条腿”走路,即使万亿放水,能减轻目前的现金流难题,但假如楼市连续低迷 ,房企回款内生动力不足,再多的流程都白搭。
银行开闸万亿救市
连续三天 ,国有大行出现了排队给房企“发钱”的盛况,且额度巨大 。
先是11月23日,出行银行为美的置业和万科分别给了200亿和1000亿的意向性综合授信额度,其用途包括开发贷款、个人房产按揭贷款 、并购贷款、保函 、供应链融资、债券理财等。
同日,中国银行与万科 、龙湖、碧桂园签署了《方针协作协议》,并向这三家房企分别供给1000亿、600亿、600亿的意向性授信额度 。
中国农业银行也不甘落后,23日下午立马与万科、中海推动、华润置地、龙湖、金地五家房企举行银企方针协作协议签约仪式 。但该行对比“内敛” ,并未披露具体的授信金额。
紧接着次日 ,银行还在连续向房企慷慨“发钱”。11月24日 ,“宇宙第一行”中国工商银行出手阔绰,其与万科 、金地 、绿城 、龙湖 、碧桂园 、美的置业、金辉等12家全国性房企,以总对总方法签订方针协作协议 ,供给意向性融资总额达6550亿元。
晚间 ,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分别与万科 、龙湖 、绿城 、碧桂园、美的置业签署整体方针协作协议,供给意向性融资总额2800亿元 。其中,碧桂园获邮储银行500亿元综合授信拥护,加上工行、中行,它获得总授信额度超1500亿元。
此外,建设银行邀请88家房地产和房产租赁公司 ,召开了房地产市场形势展望暨房产租赁基金交流会。它的授信对象涵盖面更广。与8家房企签署了协作协议 ,包括央企中交建 ,地方国企首开 、越秀 ,以及民企万科、龙湖 、美的置业 、合生创展、大华 。
直至25日 ,中国银行仍在继续加码,表示本周与万科 、碧桂园、龙湖、中海 、华润置地、招商蛇口、金地、绿城中国 、滨江、美的置业等十家房企签署《方针协作协议》,供给意向性授信金额合计超6000亿元 。
这样算下来 ,银行对房企的信贷规模已达16550亿元规模 。其中 ,“优等生”万科一如既往受欢迎,6大行均对它供给融资授信额度,合计授信额度高达3000亿,可谓拿钱拿到手软;其次是龙湖、美的置业获得5家银行授信 。
这波利好资讯很快在资本市场上得到反馈 ,地产股又红彤彤了一片,11月24日收盘,碧桂园涨幅20.43% ,旭辉涨幅18.35% 、美的置业涨幅16.98%,接着25日地产股和物业股也一路走高 。
有意思的的,国有银行清一色将“橄榄枝”伸向国央企 ,以及相对优质的民营房企 ,它们的共性是均未“出险” 。
但这仅仅只是开展,业内人员预测,“11月下旬和12月份 ,其他一些房企也将获得更大的拥护,尤其是销售排名在TOP20-70的房企,更会积极和银行机构协作,以改良流动性难题。”
不仅是国有大型银行 ,12家股份制银行也开展动了起来 ,分别结合自身现状进行细化安排,做好受困房企风险处置。
根据银保监会有关部门主管人介绍,“银保监会要求股份制银行对国有 、民营房地产公司一视同仁,通过对存量贷款展期、变更还款安排等方法予以积极拥护 ,坚决避免出现一致性抽贷 、断贷行为 。鼓励各行优化内部授权 ,提高审批效率。”
这也让很多业内人员看到了希望,“因为很多民营房企其实就是死在突然的抽贷断贷上,此次监管层终于开展对症下药了 。”
并且,银保监会还表示 ,已有股份制银行向部分房企开展保函置换预售资金的业务 ,例如佳兆业 。据乐居财经悉 ,中信银行通过并购和信托模式 ,化解佳兆业有关存量出险项目 。
之所以 ,银行开足马力为房企融资保驾护航,是因为“史诗级救市”的金融16条也在11月23日晚正式由央行、银保监会披露。
在这份《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拥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卫生推动工作的通报》(“金融16条”)中,第一条就是——平稳房地产开发贷款投放,并重申 :持续“两个毫不动摇”,对国有、民营等各类房地产公司一视同仁。
此外 ,央行行长易纲在2022年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 ,房地产业关联很多上下游领域 ,其良性循环对财政卫生推动具有关键意义。
就连一向警惕地产泡沫的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,也转变态度 ,开展力挺地产 ,他表示,“我国仍然处于都市化的高峰时期和乡村振兴的起步阶段,全社会固定资产理财具有很大的上升潜能 。”
数据呈现 ,1-10月,银领域累计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2.64万亿元,累计发放按揭贷款4.84万亿元 ,为平稳房地产市场供给了有力的金融拥护。
并非“一碗水端平”
新的资料中 ,一句“对国有 、民营等各类房地产公司一视同仁”的表述,似乎在传达着前所未有的信号 ,让一众民企地产人,精神为之一振 。
因为国资阵营与民企阵营 ,向来犹如两个世界 ,在融资便利度、融资成本上,均有着较大的差异。领域风调雨顺时尚且如此 ,“雨天”的时候 ,金融机构“收伞”,更凸显两者融资体量与成本的落差。
房企的融资种类一般涵盖银行贷款、票据、公司债、资产证券化等 。其中,银行贷款对于房企来说尤为关键,无论身处哪个阵营,很多地产商的银行贷款体量,都超过总有息负债的一半水平。
但调控期内,民企从银行借来的钱普遍有所下降 ,该项融资处于净流出情形。
比如 ,金科股份去年年末的银行贷款存量为419.39亿元,今年中期便降为351.66亿元,降幅为16.15%;荣盛推动去年还有296亿银行贷款,半年后也下降了17%至245.7亿 。此外,阳光城、泰禾等也有类似的状况。
一位民营房企的财务主管人对乐居财经表示:“公司的开发贷都多少年没新增了,一旦有具体项目逾期 ,就不太可能做新增 。”换言之 ,出险房企更容易被银行“断供”。而近日的中梁 ,不但没能等来银行的源头活水 ,反而还遭遇银行的清盘呈请 。
相反,中交地产截至今年中期的银行贷款,相较于去年年底提高了21.71%至280.96亿,招商蛇口该项数值也提升了7.62%至1263.51亿 。这在一定程度上 ,说明在过去的半年内,银行拥护国央企的力度,明显要大于民企。
中交地产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8425.4万元,同比下降47.87% ,尽管业绩仍不理想,但它的融资依旧顺畅 。由此可见,国资的背书,可谓是价值连城。
除了能获得融资增量之外 ,国央企的银行融资利率,也比民企低了不少 。A股房企中,有披露银行贷款单项利率的并不多,乐居财经翻阅了7家样本房企发现,金融街 、中交地产 、招商蛇口的银行贷款利率,最低为1.6% ,最高也仅为7.05%。
而金科股份、阳光城、泰禾、荣盛推动等的银行贷款利率,最低为3.3%,最高却达到10%以上,为荣盛推动的11.07% 。
不过 ,银行向来有自己的风险判断 ,在稳健的国资,与经营不确定性较大的民企之间做出选择,无可厚非。将来,国央企的融资优势 ,还将继续存在,而且不只是银行贷款,其他融资方法也是如此。
因此,回过头看,“金融16条”中提及的国企 、民企一视同仁 ,并不是说两种不同性质的公司能享有同等的融资体量与成本,而是要矫正之前银行过度的风险偏好 ,避免继续一刀切地忽略民企的融资需求。
据汇总,此次银行授信开闸,已有超过18家房企受惠 。18家房企均为百强房企,其中8家为民企,10家为国央企,较为平衡 ,更体现了此次“一视同仁”的基调 。
前期合计4000亿的保交付法规资金 ,更多拥护在项目层面,与此不同的是,近期第二支箭 、商业银行的万亿资金拥护,则更加聚焦于公司层面 ,表明供给端法规已向“既保项目、更保主体”转变。
授信容易放款难
去年至今,在违约 、暴雷如潮的地产圈内 ,银行等金融机构都绷着敏感的神经,这才有了广发银行宜兴支行申请诉前财产保全,请求冻结宜兴市恒誉置业 、恒大地产存款约1.3亿元或查封、扣押其他等值财产。
法院认为,广发银行宜兴支行以现状突发 ,不马上申请保全,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为由,向该院申请诉前财产保全符合法律条例,便通过了这项申请 。此事轰动了地产圈。
不止广发银行 ,过去一年多以来 ,很多银行都翻脸不认人,与开发商撕破脸 ,将其告上法院 。而“控地产”也成为银行新的方向,各家均在不同程度降低房地产投入 。因为谁也不想总是过着“讨债”的日子,为计提损失 、坏账而提心吊胆。
但现在银行的态度在转变 。先是3月 ,招商银行,兴业银行、浦发银行、出行银行 、广发银行、平安银行相继向地产“开闸放水”,积极回应监管层鼓励商业银行拥护房地产收并购的号召,方法除了供给并购贷 ,还有发行并购债券等。
再到11月,六大行合计将为房企授信16550亿元,动作之密,力度空前 。而此次银行万亿“大放水” ,相较于2008年的“四万亿”,此波仍以防范金融性风险为主。
虽然“金融16条”特别重申对国有、民营等各类房地产公司一视同仁。但是,业内人员表示 ,融资授信在房企间泾渭分明 ,很多房企甚至都没有“参赛”资格 ,因为银行投放贷款时 ,需要抵押物以及保证金。
但很多暴雷房企活到现在,能抵押的早就抵押了,已经没有资产做增信了;就算能拿出手的抵押物也是残次品,而且现在抵押物价值缩水严峻 。一位出险房企内部人员透露,“银行开闸与我们并没有多大关系,放宽融资的还是那几家优质房企,我们目前重心仍以保交付为主”
换言之,“金融16条”的初衷是与房企融资及化解债务风险及保交楼有关 ,防范金融风险扩散 ,而非拯救暴雷房企。就好比下雨了,这对田地中在旱季中存活下来的庄稼来说,是好事 。已经旱死的庄稼 ,就没你什么事了 。
另一边 ,哪怕有开发商领到银举措辄几百亿甚至上千亿的授信 ,但并不等于直接融资,它只是初步评估可以借的额度。
以往,不少房企总部每年会与银行总部协定一个总授信额度 ,但实际贷款投放多少,就要看房企的实力和银行落实的现状,毕竟各家银行的风控标准和容忍度都不一样。
“有一家前二十开发商对外号称自己都有近千亿授信 ,但最后还是暴雷了。可见授信容易,但并不意味能真正拿到钱。”业内人员表示 。
如果真能有部分信用贷款落地,甚至能做前融来拿地,不仅可以减轻房企现金流,还能激活土地市场 。但现在有种拆盲盒的感觉 。“你并不确切知道你的盲盒里装的是什么 。所以,看到钱来了,也许可以松口气 ,但在将来的答卷里 ,我们并不轻松。”在一些地产人看来。
眼下,万亿融资风向的到来,确实能减轻房企的偿债负担 ,这促使了地产股市、债市有了“久旱逢甘露”的狂欢。但也有不少人认为这场狂欢有待商榷 。
因为房企靠的是销售回款、融资“两条腿”走路 ,即使万亿放水 ,能减轻目前的现金流难题,但假如楼市连续低迷,房企回款内生动力不足,再多的流程都白搭,而寒冬仍将连续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