核心提示 :珍惜手上的子弹——这已经是VC/PE默然间达成的一种共识。
作者 I 杨继云 报导 I 理财界PEdaily
2022至今4个月,江易辰所在的VC还没一个项目过会,“从业以来 ,前所未见”。
他原本任职于深圳一家知名人民币基金,爱华外汇官网是多少去年跳槽来到北京一家头部双币VC,当时双方聊得不错 ,“薪资给的很高” ,他自己也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,毕竟在前东家时 ,他曾交出“一年开出20个TS”的成绩。
但自2022年以来,他再没出手过一个项目 ,“这段时间一直都在做研究,新项目根本没有上投委会的机会”。不止他,公司整体没一个项目过会,“你能想象超过一个季度没开张吗 ?”
但这样的一幕真真切切发生了。
珍惜手上的子弹——这已经是VC/PE默然间达成的一种共识。当一级市场来到冰冷的周期低谷 ,募资与退出的困境迅速传导到了理财端 ,大家不约而同放慢了脚步 :“再等等 ,起码让高估值降下来。”甚至有人调侃,现在最好的爱华外汇平台理财 ,就是不理财。
美元基金出手跌7成 ,办公室空荡荡
「去投后100天」上线
“我好像突然就有周末了。”说起现在的情形 ,林迪有些哭笑不得。他是北京一家头部美元基金的IC外汇交易理财经理 ,以前工作总是安排的满满当当,经常出差连轴转,周末加班也是家常便饭 。
明显的转折点是在春节假期后。在他模糊的印象中,从深圳传染病刷屏,到中概股跌跌不休 ,再到上海传染病 ,过去近三个月几乎都被各种消极资讯淹没 ,他渐渐发现自家机构出手速度放慢了,突然间就“闲了下来” 。
林迪所在机构20多个人 ,以往大家一周来办公室四五天,放眼望去都是同事,“以前开会探讨项目 ,会议室都是用抢的” 。现在他差不多一周来一次办公室开例会 ,项目少了,会议室里刷短影片的人却多起来了,“要么就在悄悄刷简历,找机会”。
这点在一位猎头朋友那里得到验证,“现在不管是买方还是卖方,都说市场不好干 。前几天,一位从名气挺大的VC基金出来的候选人 ,跟我说他在看机会 ,不挑 ,有坑就去聊 。怕待在机构里只看不投 ,时间长了人就废了 。”
似乎一夕之间 ,昔日忙碌的理财人被集体按下了暂停键 。清科研究中心公布了一组看着揪心的Exness外汇数据——今年一季度市场明显放缓节奏,理财案例数和金额分别同比下降27.5%和47.1%,换言之,今年投出的钱比去年同期少了近一半 ,堪称腰斩。
一位理财人把这张图表转到朋友圈,配以简单的几个字 :年度震撼图像 。
而美元基金的理财现状,几乎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。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,一季度外币理财和案例数分别为458.77亿和232起,同比分别下降72.7%和55.1%——相当刺眼。
节奏慢下来 ,让人隐隐发慌。林迪接到合伙人一个特殊使命,让她去打听打听别家一季度的理财现状。甚至合伙人亲自上场 ,4月份让HR上线了招工需求——通过面试候选人了解其他机构同行的现状,“反正闲着也是闲着” 。
出手放缓,机构内部的人感知最为迅速 。
吴方任职于国内一家知名创投机构,去年刚刚完成一笔数十亿人民币募资 。上周 ,她接到了通报:VP(理财副总裁)以下全部同事,每人选择一家被投公司入驻学习。这是内部的一个新鲜项目,还有一个专门的名字——「去投后100天」,期间工资照常发,员工私下里戏称为“上山下乡” 。
“老板已经算是很有良心 ,账上有钱养着大批团队 ,并没有二话不说就裁人。”吴方说 ,这两个月内部形成一个共识——周期终会过去,大家与其闲着不如去产业里体验感受。相比其他同行 ,要么只能埋头做研究 ,要么开掉,已经算是不错的了。
大家为何不出手 ?
“都亏到B轮了”,地主家也没余粮
VC/PE刹车背后,是一级市场正面临严峻的募资与退出之困 。
募资前景未明,地主家也快没有余粮了 。清科研究中心数据呈现,2022年第一季度,中国股权理财市场新募集基金数目共1374支,同比下降0.6%;披露募集金额为4092.7亿元人民币 ,同比下降3.2%。如果把汇总口径缩小到创投类基金,现状可想而知 。
美元基金更为惨淡。外资LP的态度异常谨慎 ,“美欧澳现在对于出资国内GP的积极程度比以前下降了很多,甚至一些美元LP现在完全回避。”上海一位美元PE合伙人无奈地表示。
清科研究中心数据呈现 ,外币基金方面 ,2022年第一季度共20支外币基金发生新一轮募集,同比下降57.4%;披露募集金额约315.10亿元人民币,同比下降幅度达62.6% 。这意味着,今年一季度美元募资下降约6成 ,史无前例。
北京一位早期基金的创始合伙人 ,早年凭借着技术大佬的形象破圈。LP间流传,过去一年他都奔走在欧洲和美国见LP,忙募资 ,但至今新基金关账依然遥遥无期 ,原本谈好的出资也岌岌可危,现在国内的团队急忙开展将重心转向募集人民币基金 。
相比募资 ,退出惨况更令VC/PE刻骨铭心 。
春节以来 ,中企赴美上市进程依然缓慢;而SEC对《外国公司问责法案》的开展落实落实,使得在美已上市的中概股退市风险加剧 ,股价也集体受挫,美元基金退出渠道严峻受阻 。
糟糕的现状不止于此。眼下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 ,破发状况层出不穷 ,让背后一众VC/PE难掩失落。一个医疗创始公司好不容易走上了科创板IPO敲钟舞台 ,结论首日破发,连当初B轮进去的理财人都亏钱了 ,谁还敢投?
这样的案例已经数不胜数。正是这种退出端信心的丧失,让LP到GP都开展勒紧了裤腰带。“按照现在二级市场的市值,一级市场的估值还得再降一降,否则现在投得有多大方,后面算账就有多难看。”
珍惜手上的子弹
创业者先妥协:有的估值降了90%
“等估值降下来 。”这是理财界在访谈期间听到最多的一句话。
我们可以勾勒一个画面 :其实绝大多数VC/PE仍有余粮,但现在更珍惜子弹 ,捂紧口袋默默等着项目估值来到一个合理的位置。
这是一场理财人与创业者的心理博弈。近年来,一级市场估值虚高有目共睹,事实证明 ,火热赛道的非理性估值完全经不起二级市场的考验。
就拿那场历历在目的支出盛宴来说,一级市场酝酿出的巨大估值泡沫让理财人看不清来路 ,但潮水很快退去 ,不少公司现出了原形——一家曾被头部机构争抢的支出品牌,曾在2021年谋求上市 ,但到了项目路演阶段接连失利无人买账,引发估值直接砍半 ,甚至被理财人集体声讨;今年2月向港股递交招股书的杨国福麻辣烫,曾在2021年底罕见开放了20年来首轮融资,但期望估值一度喊到了200亿 ,一度吓跑了VC/PE。
新支出独角兽的估值目前集体回落,去年投不进的项目,开展纷纷松口了。正如上海一位理财人提醒,“创始人要能屈能伸,该回落估值就果断出手,先拿钱再说。
可以预见 ,发生在新支出高估值的一幕也大概率会在半导体领域上演。
“干了这么多年,突然发现估值的账不会算了。现在大家都在抢风口的项目,竟然出现了很多天使阶段就敢估值几个亿、十个亿的‘艺人公司’。”一家本土创投机构合伙人感叹,在这样浮躁的氛围下 ,创业者容易心态失衡 ,本来可以正常推动的公司 ,结论拔苗助长,提早透支了生命 。
国中资本首席合伙人 、董事长施安平曾向理财界表示 ,“一个明明A轮的公司,却要了B轮甚至C轮的钱 ,提早把生命透支 ,后边没人敢接了。这对于一个爬坡阶段的创业公司来说,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,没有连续的融资,公司就没有现金流 ,就意味着死亡 。”
回落估值,已经成为公司最迫在眉睫的事情,否则可能弹尽粮绝。“四个月没理财一个项目不算什么 ,我们老板现在是直接喊停 ,让大家把之前半年已经过会的、但还没打款的项目通通拿出来 ,再次探讨上会 。”一位base上海的VC理财人透露。
这意味着,势必会有一部分项目最后无法顺利获得融资,“之前估值虚高的 ,或者为了能拿到份额咬牙认了高估值的 ,这次肯定要被Pass掉了。”
GGV纪源资本运维合伙人李宏玮新近复制,“整个市场已经进行了一次估值重置。你能想到的许多拥有最佳商业模式的大型公司技术公司,不管是做SaaS的还是做API的,都经历了“再次估值”。这些领域中一些龙头公司的估值下降了50-90%。”
深圳一位理财人聊起了最近的一个遭遇——不久前,他们去参加了一家被投公司的股东大会 ,主要议题就是希望老股东能再投一轮,否则他们很难熬过这个春天 。原本按预期,新估值应该至少有一倍的走高 ,但现在,创始人却说愿意平轮,希望股东能同意。话音落下 ,现场一片静默。
眼下这个故事还未有结论。
*文中江易辰、吴方、林迪为化名